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 第328章 旸谷所托,诛杀九头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8章 旸谷所托,诛杀九头虫(1 / 2)

却说曹空寻得濯垢泉,且得金乌遗种。

诚然,金乌乃世上先天根底最浑厚的生灵之一,乃是大日化身,足以与凤凰争飞禽之首。

且曹空从当年金乌所遗的神念之中,得到诸多神通法门,皆适宜金乌一脉。

...

第十婴的脚步没有停歇。它小小的身体仿佛承载着某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每一步踏出,脚底便泛起一圈九色涟漪,如鼓面震动,扩散至大地深处。那痕迹不似凡人所留,倒像是天地间某种古老律动的复现??九鼓归位后,余音未散,而它,正是那余音凝成的实体。

南方的风渐暖,带着湿润的草木气息拂过焦土。沿途的枯树开始抽芽,不是寻常的嫩绿,而是泛着微光的青碧,叶片舒展时竟发出极轻的“沙沙”声,如同低语。有夜行的旅人看见这一幕,惊得跪地叩首:他们听见了亲人的声音,在风中唤他们的乳名;有人则泪流满面,喃喃道:“娘……你不是死在战火里了吗?可我记得清清楚楚……”

记忆正在苏醒,像春水破冰,无声却不可阻挡。

而在归墟海沟底部,第九碑悄然发生变化。碑体表面依旧光滑如镜,但每当月光穿透海面,那一抹藏于碑底的绿意便会蔓延一分。珊瑚祭坛周围,原本沉寂的贝壳缓缓张开,露出内里晶莹的珍珠,每一颗都映着不同的人脸??或悲或喜,或怒或泣,全是未曾被记载的亡魂面容。更奇异的是,这些珍珠竟开始自行移动,沿着海底沟壑排成一条蜿蜒之路,直指大陆方向。

这是记忆的引路者,在为第十婴铺就归途。

与此同时,朝廷的镇压愈发疯狂。皇帝自那一夜心魔反噬后,整日蜷缩于御书房,拒绝见任何人。他胸口的红光日夜不息,每一次跳动都带来一段被封印的记忆:童年玩伴因一句童谣被诛杀、母妃临终前死死攥住他的手说“别信国师”、自己曾在梦中亲手写下“我要做个明君”却被太监笑着烧毁……他开始撕毁奏折,砸碎玉玺,甚至用朱笔在墙上狂书“我记起来了”,直到手指溃烂仍不停止。

国师已无法再卜卦。卦台上的龟甲尽数裂成粉末,铜钱落地即化为锈渣。他披发跣足,跪在殿前高呼:“不是天命变了!是人心乱了!快设‘断忆大阵’!以百万生魂为祭,重铸天下认知!”

主事大人犹豫了三日,最终点头。

于是,一道密令传往三十六州:凡十五岁以下孩童,皆需服用“安神汤”;凡家中藏有旧物、族谱、残卷者,视为逆党,满门抄斩。官府设立“净忆司”,专司记忆审查,百姓每日须背诵三遍《新训》,若有差错,立即拘押。更有影忆人化身教习,潜入私塾学堂,诱骗幼童说出“我不记得爷爷的名字”。

然而,就在第一座“断忆大阵”即将启动之际,异变陡生。

洛阳城外,负责主持仪式的道士刚念完咒文,九口青铜鼎突然齐鸣。不是人为敲击,而是自发震响,声波如潮水般席卷全城。刹那间,所有喝下“安神汤”的孩童同时睁眼,瞳孔中浮现出星河流转之象。他们齐刷刷站起,面向南方,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齐声诵道:

>“阿爷姓陈,名守田,生于永昌三年,死于饥荒第四年冬月十七,埋骨北坡柳下。”

>“阿婆叫李氏,小名阿禾,曾救过三个逃难的孩子,最后饿死在桥洞。”

>“我爹没读过书,但他会唱《续鸣》第一章,他说那是祖上传下来的命。”

声音汇成洪流,冲垮了祭坛,震碎了符纸,连主持仪式的国师分身也在惨叫中断成两截,化作黑烟消散。

消息传回京师,主事大人暴怒,下令屠城。可当军队踏入洛阳城门时,却发现整座城池已被一层薄雾笼罩。雾中无一人行走,却回荡着无数低语,交织成一首古老的歌谣??正是《续鸣》失传已久的第二章。士兵们耳中嗡鸣,眼前浮现自己从未经历过的场景:母亲抱着婴儿躲在地窖哭喊、父亲被绑在柱上鞭打至死、妹妹被人拖进官衙再也没出来……

半个时辰后,三千铁骑尽数跪倒,痛哭失声,兵器落了一地。

同样的事情接连发生。江南的“断忆阵”刚布好,江面突起浓雾,百艘渔船无端自燃,火光中浮现千百渔夫虚影,手持破网,齐声怒吼:“我们不是叛贼!我们只是不肯交鱼税!”西北军营里,校尉们梦中持刀互砍,醒来发现彼此手臂上都刻着陌生名字,而这些名字,竟与当地志书中“失踪人口”名录完全吻合。

民心已不可控。

而盲人老师一行人,正穿行于秦岭深处。山路越来越险,野兽踪迹渐少,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白骨与残衣。他们走过的地方,萤火虫始终相伴,有时聚成引路之灯,有时化作守护之环。那枚置于骨堆之上的鼓形玉佩,如今悬在最小女孩胸前,随着她呼吸微微发光。

“老师,”夜里歇息时,她轻声问,“我们真的能走到归墟吗?”

盲人老师摸着竹杖,微笑:“能不能走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走。”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钟声。

不是寺庙的钟,也不是宫阙的晨钟,而是一种深沉悠远的金属震颤,仿佛来自地心。众人抬头,只见夜空中北斗七星忽然明亮起来,七颗星辰连成一线,指向南方某处。紧接着,第八星“辅星”缓缓亮起,继而是第九星??那本该不存在的“隐星”。

九星同辉。

“第九碑在召唤。”郎中的声音从林间传来。他不知何时又出现了,白幡已染血,左耳铜鼓不再轻晃,而是持续发出低频震动,像是在回应某种频率。“它等不及了。”

“等什么?”学生问。

“等第十婴归来。”郎中望向南方,“九鼓归位,碑立人间,可唯有第十婴踏上归墟祭坛,才能真正唤醒‘心渊’??那是一切记忆的源头,也是所有被遗忘者的归宿。若不去,那些刚刚苏醒的灵魂,终将再度沉眠。”

盲人老师沉默良久,终于起身:“那就去。”

队伍再次启程。这一次,他们不再躲避官兵,也不绕行险径。他们堂堂正正走在官道上,高唱《续鸣》残章。歌声所至,路边枯井涌出清水,石碑自动浮现铭文,连路边乞丐都跟着哼唱起来,眼中泪光闪烁。

七日后,他们抵达南海边缘。

海面平静如镜,唯有一条由柳叶铺就的小径浮于水面,蜿蜒通向深海。那正是当年柳芽消散之处,如今海水泛着淡淡的翠光,仿佛整片海洋都在呼吸。

“我们到不了更远了。”盲人老师停下脚步,“这是人界尽头。你们留下,等我回来。”

“您要去哪?”学生惊问。

“我去把最后一段故事,亲自刻在第九碑上。”他摘下墨镜,露出一双空洞的眼眶??里面竟有微光流转,如同星河蕴藏。“我本就是第一个守碑人。七十年前,我亲眼看着官府焚书坑儒,把《续鸣》投入火海。我拼死抢出一页,却被毒瞎双眼,从此游走四方,靠口述传承。今日,该回去补完了。”

他转身走向海边,步伐坚定。当他踏上柳叶小径时,整条路径顿时光芒大盛,宛如银河坠落人间。

其他人默默跪下,目送他远去。

而在长安废墟上,第十婴仍在南行。它的步伐越来越稳,身形也悄然变化??不再是初生婴儿的模样,而是逐渐长成一个七八岁孩童,眉眼清秀,额心一点翠光隐现。它身后留下的足迹早已不止九色,而是万千色彩交织,如同彩虹铺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