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大周文圣> 第245章 殿阁大学士考核,开始!(万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5章 殿阁大学士考核,开始!(万更(2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等江大人今日晋升了殿阁大学士,文气加身,神通更广,看北边那些妖蛮狼子还敢不敢龇牙咧嘴!」

天街两旁,更多的是扶老携幼丶自发前来等候消息的普通市民。

小贩们敏锐地抓住了这难得的商机,高声叫卖着瓜果丶炊饼丶冰糖葫芦,孩童们则在人缝中嬉戏穿梭,将这严肃的等待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民间节日。

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焦灼而又兴奋的期待感,仿佛在等待一场盛大演出的最终结局。

「娘亲,江大人什麽时候才能考完出来呀?」

一个扎着两个小抓髻的女童,仰起粉嫩的小脸,拉着母亲略显粗糙的衣角,奶声奶气地问道。

「快了,快了,好孩子,等那皇宫里头有消息传出来,娘第一个告诉你。」

衣着朴素的妇人慈爱地摸了摸女儿的头,目光却和周围无数人一样,紧紧锁定在那遥远而威严的宫门方向。

她或许不懂什麽文位官阶的尊卑,但她清楚地记得,就是这位年轻的江大人,在北方打了大胜仗,让边境安稳,是个保家卫国的大英雄。

一些读过几年书丶却未能取得功名的落魄文人,则自发地聚在街角或墙根下,神情激动地讨论着殿阁大学士的尊贵地位,以及江行舟若能晋升成功将对天下文运产生的深远影响。

「殿阁大学士啊!

那可是能入阁拜相,更能引导一国文脉走向的擎天玉柱!」

「江大人若成,以其惊世才华,必能极大提振我朝文风士气!

说不定明年的科举考题,都会因其而更具新意与深度,是我辈寒窗学子的机遇啊!」

人群中,还有那些机灵得像泥鳅一样的小厮丶报童。

他们如同敏锐的猎犬,在拥挤的人潮中灵活穿梭,竖起耳朵捕捉着任何从宫门守卫交谈或偶尔出入的低级官吏口中漏出的只言片语。

然后飞快地跑向各大酒楼丶会馆丶商号去报信,换取几个铜板的薄赏。

每一次有关「文华殿里面好像有动静了」丶「听到文庙钟声了吗?」之类的模糊消息传来,都会立刻引起一小片区域的骚动和更加热烈的议论。

茶楼里的喧嚣赞叹,酒客间的理性分析,百姓们的朴素期盼,孩童们的天真疑问————一片市井众生相。

他们或许不完全明了朝堂博弈的波谲云诡。

或许难以理解文道修行的高深玄奥。

但他们对于英雄纯粹的崇敬,对于大周圣朝国家强盛热切的渴望,对于安居乐业太平盛世朴素的期待,其真挚与热烈,绝不亚于殿前任何一位博学大儒或权势重臣。

洛京城的喧嚣,在五位老者现身十里天街时,达到了一种奇异的顶峰。

随即又如潮水般迅速退去,转化为肃然的寂静。

百姓们不由自主地向后退避,让出一条宽阔的通路,目光敬畏地注视着那五位缓步而行的身影。

他们衣着朴素,或着宽袖儒袍,或披陈旧鹤,并无过多华饰,但每一步踏出,周身都仿佛有无形的文气与天地共鸣,步履从容,宛若山岳自行。

鼎沸的人声在他们经过时悄然熄灭,只剩下风过檐角的微响和无数道屏住的呼吸。

正是受邀前来主持殿阁大学士考核的五位大儒——陆明德丶董献丶李文远丶

郑守常丶周朴。

他们并未乘坐彰显身份的车辇,而是如同寻常老友相约出游般,步行入宫,沿途谈笑风生,对周围山呼海啸般的注目礼恍若未闻。

「多年未来洛京,这十里天街,繁华更胜往昔了。」

李文远抚须轻笑,目光温和地扫过天街两侧激动却寂静的人群,对身旁的陆明德道,「陆兄,你嵩阳书院门风严谨,育人无数,当真是桃李满天下。

听闻你那得意弟子曹瑾,在此番群星璀璨的科考中,能力夺探花之位,实属不易,后生可畏啊。

假以时日,必是国之栋梁。」

陆明德闻言,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却连连摆手,看向一旁神色平和的董献:「李兄过誉了。

曹瑾那小子,不过初窥门径,还需多加磨砺。

比不得董兄门下,少卿贤侄早已是国之柱石,执掌中书,日理万机。

老夫这点微末教书之功,岂敢与董兄相提并论?」

董献呵呵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对弟子的认可,但随即望向皇宫方向,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叹与一丝纯粹的羡慕:「皆是过往虚名罢了。

你我弟子再出色,如今看来,却都比不得宫中那位即将应考的江行舟啊!

听闻他乃是裴惊疑那小老弟的关门弟子?

裴老弟平日不声不响,隐居江阴,竟教出如此惊才绝艳的弟子,他怕是半夜做梦都要笑醒喽!」

「哈哈,董兄所言极是!」

郑守常接过话头,声音洪亮,带着北地特有的豪爽,「我若有此等门生,莫说半夜笑醒,定要拉上三五老友,浮三大白,畅饮三天三夜,方解心头之快!」

一直沉默寡言丶气质略显飘渺的周朴,此刻也难得露出一丝真切的笑意,看向董献:「董兄,多年未见,风采依旧。

今日能与你等共聚,主持此番盛事,亦是缘分。」

谈笑间,话题自然转到了即将开始的考核上。

李文远神色一正,道:「诸位,玩笑归玩笑。

稍后考核,关乎文道传承与朝廷选贤,我等可绝不能因私废公,须得秉公持正。

需得拿出真本事,好好掂量一下这位江翰林,究竟有多少斤两,是否真当得起这殿阁大学士的文位!」

「李祭酒所言极是。」

陆明德颔首,目光变得锐利而清澈,如同经年打磨的明镜,「全天下都看着呢。此番考核,既是对江行舟的检验,亦是对我等眼光的考验。

文道如镜,映照本心。

若他真有经天纬地之才,学问贯通古今,我等自当不吝荐举,为我大周文道再立新的标杆;

若其尚有不足,也需明确指出,助其精进。

此乃文道公器,容不得半分私心。」

周朴微微点头,言简意赅,却字字千钧:「唯道是从!」

五位大儒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到了他们这般境界,世俗的权势倾轧丶人情关系早已如过眼云烟。

他们毕生所求,无非是文道真谛,是发掘真正的栋梁之才,是守护这天地间文脉的正统与纯粹。

什麽刻意刁难,什麽故意放水,在他们看来,都是对心中「文道」的亵渎。

此刻,唯有对文道的敬畏,对后辈的负责,以及对天地至理的不懈追求,充盈于心。

这是他们日后成圣的基石,天下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

说话间,皇宫巍峨的宫门已近在眼前。

五人收敛笑意,整了整本就一丝不苟的衣冠,神情恢复了属于大儒的庄重与肃穆。

他们一步踏入宫门,将外界的喧嚣与期盼彻底隔绝于身后。

沉重的宫门在五位大儒身后缓缓合拢,将外界的喧嚣与尘世彻底隔绝。

皇宫内,瞬间陷入一种被无形放大的丶庄严肃穆的寂静,唯有穿堂而过的风声,拂过殿宇廊庑的琉璃瓦,带来远方隐约的松涛低语。

五位大儒在内侍恭敬的引导下,沿着汉白玉铺就丶雕刻着云纹的御道,缓步走向此次考核的场所——文华殿。

他们的步履沉稳,衣袂在微风中轻拂,周身那股与天地共鸣的文气,让引路的内侍都不自觉地躬低了身子。

殿前丹陛之上,早已有宫人垂手肃立,如同泥塑木雕。

当五位大儒的身影出现在广场尽头时,那巍峨的殿门处,一道明黄身影在宫娥内侍的悄然簇拥下,缓步而出。

正是女帝武明月。

她今日未着彰显威仪的繁复朝服,仅是一袭象徵帝王身份的明黄常服,发髻间一枚简约的飞凤金钗,除此之外别无赘饰。

然而,简约之中,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丶君临天下的威仪自然流露。

见到五位老者行至丹陛下,她并未端立不动,而是主动步下几级汉白玉台阶,以示对文道前辈的尊崇。

「武明月,见过五位先生。」

女帝拱手,行了一个极为标准的弟子见师长之礼,声音清越如玉磬,态度诚挚无比。

五位大儒见状,虽神色坦然,目光清澈,却也不敢全然受此大礼。

他们几乎是同时微微侧身,避让开正面的尊位,随即齐齐躬身,向女帝还以长揖,声音苍老却沉稳:「陛下万金之躯,不可如此!」

「陛下乃一国之君,九五之尊,此礼折煞老臣等了!」

「陛下快快请起!」

他们深知,尽管在文道辈分上,他们是前辈,女帝亦以师礼相待,尽显尊贤之心。

但君臣之分,乃是国本。

大周圣朝的天子,名义上承天应运,地位与人族半圣平起平坐,统御万方,这是维系江山社稷丶安定人心的基石。

他们身为大儒,维护文道尊严,亦需恪守此节,率先垂范,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女帝武明月直起身,凤眸中闪过一丝了然与赞赏。

她自然明白这其中关乎礼法与统治根基的微妙关窍。

她登基十馀载,勤政修文,凭藉国运加持与自身励精图治,文道修为已臻至宗师巅峰,接近大儒之境,但终究未曾真正突破那层屏障。

而殿阁大学士一旦晋升为大儒,获得大儒文位,其力量与在士林中的影响力便已超越寻常臣子范畴。

因此,朝廷臣子们有默契的规矩,大儒文位者,通常不再直接参与具体朝政,多以「帝师」丶「顾问」或归隐山林潜心修行的方式存在,以免其个人意志过于直接地影响国策,甚至无形中削弱天子权威。

除非,天子的实力也达到大儒,甚至近乎半圣境界。

臣子,才会以大儒之身,位居朝堂之上。

这是一种代代相传的丶精妙的平衡之术,既给予文道至高无上的尊重,又确保大周皇权的独尊与政令的统一。

「五位先生乃文道泰斗,国之瑰宝,朕理当敬重。」

女帝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伸手优雅地虚引向大殿方向,日考核,关乎国运文脉,还需仰仗诸位先生秉公持正,为朝廷甄选真正的栋梁。

请随朕入殿。」

「陛下先请。」

五位大儒再次躬身,礼数周全,丝毫不逾矩。

女帝不再推辞,转身,步履沉稳地率先步入文华殿。

五位大儒随后依次鱼贯而入。

大殿之内,庄重恢弘,早已布置妥当。

御座设于北面高阶之上,但位置略低于平日大朝会时,以此微妙的形式表明,今日这场合的主角并非帝王,而是文道考核。

御座下方,东西两侧各设五张紫檀木大案,案上笔墨纸砚俱全,皆是蕴含灵光丶散发着淡淡文气的珍品,这便是五位大儒的考席。

而在大殿中央,日光透过高窗恰好照亮的位置,单独设有一张稍小丶却同样古朴厚重的考案,显然是为今日的主考者一江行舟所准备。

殿内,百官按品级序列于两侧,鸦雀无声,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如同被磁石吸引般,聚焦于步入殿内的女帝与五位大儒身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凝结出水滴。

文华殿内,檀香青烟笔直如线,升腾至雕梁画栋间悄然散开。

以三省六部尚书为首的百官垂首肃立,偌大殿堂落针可闻,唯有彼此压抑的呼吸声细微可辨。

女帝端坐于御台之上,明黄常服衬得她威仪天成;

东西两侧,五位大儒各安其位,虽神色平和,但那历经岁月与学问淬炼的目光,却如古镜般映照人心。

一股混合着帝王威严与文道厚重的无形压力,弥漫在空气中,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宣,翰林学士丶户部左侍郎,江行舟入殿——!」

内侍悠长而尖细的唱名声,如同利刃划破紧绷的丝绸,骤然打破了殿内死寂,也瞬间揪紧了所有旁观者的心弦。

殿门处,光影悄然分开。

一道青衫身影,沐浴着门外投入的天光,从容步入大殿。

正是江行舟。

他步履沉稳匀称,每一步的距离都仿佛丈量过,不急不徐,踏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面上,发出轻微而清晰的声响,在这极静的环境中,竟似带着某种奇特的韵律。

他神情平静如水,目光澄澈如秋日寒潭,面对御座上威仪天成的女帝,面对两侧五位文气渊深丶目光如电的大儒,面对满殿文武百官或审视丶或期待丶或复杂的注视。

不见丝毫紧张局促,亦无半点少年得志的倨傲,只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沉静与坦然。

行至御阶之下,大殿中央。

他停下脚步,双手微拢,极郑重地整理了一下本已十分平整的衣冠,随即躬身,向御座方向及两侧大儒席案,行了一个标准而充满敬意的揖礼:「臣,江行舟,参见陛下。」

「学生江行舟,拜见五位先生。」

声音清朗如玉磬轻鸣,不高不低,却字字清晰,平稳地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透着一股不卑不亢的力量。

礼毕,他直起身,目光坦然迎向御座上的女帝,再次开口,语气沉稳而坚定:「臣,今日请应试殿阁大学士文位,恳请陛下与五位先生考核!」

话语简洁至极,没有任何冗馀的铺垫或自谦之辞,却带着一股经过千锤百炼丶源于绝对实力的决心与自信,不容置疑。

女帝武明月微微颔首,凤眸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激赏,她的声音平和,却自然蕴含着天威:「准。」

得到准许,江行舟不再多言。

他转身,步履从容地走向大殿中央那张为他单独设置的紫檀木考案。

案上,宣纸铺陈,徽墨已研,湖笔悬挂,端砚生辉,皆是文气盎然的珍品。

他行至案前,姿态优雅地拂衣端坐,腰背自然挺直如苍松,双手平稳地置于膝上。

整个动作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没有丝毫滞碍犹豫。

坐下之后,他眼帘微微垂下,似在闭目养神,调整呼吸,又似在沉入内心文宫,与自身所学沟通印证。

刹那间,他周身那股原本就内敛的气息仿佛彻底沉淀下来,与外界的一切喧嚣和压力隔绝开来,自成一方沉静而稳固的天地。

这一刻,他独自坐在了全场的焦点中心。

上有天子审视,旁有五位大儒质询,下有百官观望。

万千目光加身,无形压力环绕。

但他却如古井无波,映照万象而不为所动;

如渊渟岳峙,任尔风吹浪打,我自岿然。

五位大儒悄然交换了一下眼神,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真正的讶异与更深层次的凝重。

此子不仅学问传闻惊人,这份临大事有静气的心性修为,这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从容气度,更是远超他们对此年龄阶段才俊的预料。

面对足以让寻常天才心神摇曳的阵仗,他能如此迅速地摒除一切杂念,归于极致的沉静,这份定力,本身就是一种非凡天赋的体现。

董献抚须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锐利的光芒更盛,如同发现了稀世璞玉;

周朴向来古井无波的脸上,嘴角极微不可查地牵动了一下,似有一丝纯粹的赞许掠过;

陆明德丶李文远丶郑守常亦暗自颔首,心中的期待值不由得又提高了数分。

考核,尚未正式开始,江行舟已凭其卓然气度与沉静心性,令满殿惊艳。

文华殿内,气氛愈发凝重。

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开始。

ps:

11月爆肝!

每500张月票,爆肝1万字!来吧!尽情的蹂我!

今日完成,1.1万字更新!

万更第3天!

𝟸  6  𝟸  x  🅢 .  𝒸o  𝙈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