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章 规模(1 / 2)

“新车间需要增加哪些设备?“郑昊问王师傅。

“主要是机加工设备和装配设备。“王师傅拿出设备清单,“车床10台、铣床8台、钻床6台,还有各种专用设备。“

“数控设备的比例要提高。“老张师傅建议道,“虽然投资大,但能大幅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这个建议很有道理。随着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控设备虽然价格昂贵,但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我们这次采购5台数控机床。“郑昊决定道,“与济南机械厂的合作项目也要加快进度,争取自己也能生产数控设备。“

设备采购的投资达到了200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投资。但郑昊认为这是必要的,先进的设备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基础。

除了硬件扩张,软件建设也很重要。

“扩产后我们需要增加多少人员?“人事科长问道。

“预计需要新增150人。“郑建国算了一下,“其中技术工人100人,管理人员30人,辅助人员20人。“

150个新员工的招聘和培训是个大工程。赵晓兰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

“我们分批招聘,分批培训。“赵晓兰制定了详细计划,“第一批50人,主要是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可以快速上岗。第二批50人,从技校招应届毕业生。第三批50人,从农村招工,我们自己培训。“

“培训周期和内容呢?“

“有经验的工人培训一周,主要是熟悉我们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赵晓兰说,“应届毕业生培训一个月,理论结合实践。农村招工培训三个月,从基础开始。“

为了吸引优秀人才,西尧重工的用工条件也在不断改善。

“我们要建设工人宿舍和食堂。“郑昊在规划会上说,“让外地来的工人能够安心工作。“

“还要建设文体活动室。“赵晓兰补充道,“工人们下班后也需要文化娱乐活动。“

新建的工人宿舍设计成公寓式,4人一间,每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食堂可以容纳300人同时就餐,菜品丰富价格实惠。

“这样的条件在当时绝对是一流的。“一个来应聘的工人惊讶地说,“比国营大厂的条件还要好。“

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很快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第一批招聘的50个岗位,来了200多人应聘,录取比例只有四分之一。

“这么多人想来我们厂工作,说明我们的吸引力在提高。“郑建国很高兴,“我们可以挑选最优秀的人才。“

在扩建过程中,郑昊也没有忽视现有员工的感受。

“扩建不是为了扩建而扩建,而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郑昊在全厂大会上说,“新车间建成后,工作环境会更好,发展机会也更多。“

“老员工在新岗位安排上有优先权。“郑昊承诺道,“有能力的可以升任班组长、车间主任,待遇相应提高。“

这个承诺让老员工们很高兴。大家都盼着新车间早日建成,自己也能有更好的发展。

为了确保扩建质量,郑昊经常到工地检查施工情况。

“基础工程一定要做好,不能有任何马虎。“郑昊对施工队长强调,“我们要建百年企业,厂房也要用一百年。“

“钢结构的焊接质量要严格检查。“郑昊对质检员说,“每个焊缝都要检验,不合格的必须重做。“

“你们原来的设计思路基本正确,但有些细节需要改进。“刘工程师看过小货车设计方案后说,“比如前悬挂系统,应该采用独立悬挂,这样能提高行驶舒适性。“

“独立悬挂?“王家祥有些疑惑,“成本会不会太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