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三章 走访(2 / 2)

孙主任又问了几个问题,妇女都热情地回答。

从这家出来,孙主任又走访了几户人家。得到的回答都差不多:西尧重工给的工资高、待遇好、管理人性化。

最关键的是,郑昊不仅让工人们富了,还带动了全村发展。修路、建学校、办卫生所,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

傍晚时分,评选团在村委会集合,交流走访情况。

“我走访了五户人家,都说西尧重工好。“一个女干部说,“而且我故意问了些敏感问题,比如有没有强制加班、有没有克扣工资,他们都说没有。“

“我也问了。“另一个人说,“甚至有个老大娘说,她儿子有一次生病请假,郑厂长还亲自去家里探望,送了营养品。“

“村里的变化确实大。“一个年长的干部说,“我特意去看了学校和卫生所,都是按正规标准建的。这在乡镇里很少见。“

孙主任听着大家的汇报,心里有了判断。

但他还是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你们觉得,这个厂有没有什么问题?“

会议室安静了一下。

那个财务干部犹豫了一下,说:“我觉得工资水平偏高。虽然现在企业效益好,但如果将来市场不好,这么高的人力成本会成为负担。“

“还有技术依赖。“另一个人说,“他们引进了很多外来人才,如果这些人离开,企业会不会受影响?“

“这些都是风险。“孙主任点点头,“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企业有前瞻性的表现。高工资留住人才,才能保证技术领先。“

“我倒是觉得,“那个年轻干部说,“这个厂最大的特点是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不是单纯追求利润,而是想带动整个村子、甚至周边的村子一起发展。这种理念,值得肯定。“

孙主任沉吟片刻,说:“明天我们再看看企业的财务数据和发展规划,然后做出综合评价。“

散会后,刘书记悄悄问孙主任:“孙主任,您觉得怎么样?“

孙主任笑了笑:“挺好的。不过具体结论,还得看明天的情况。“

刘书记松了口气。

以他对孙主任的了解,能说出“挺好“两个字,基本就是认可了。

晚上,评选团住在县招待所。

孙主任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翻看着白天记录的笔记。

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今天看到的景象:

整洁的车间、熟练的工人、先进的设备、规范的管理......

还有那些村民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些,都是做不了假的。

孙主任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几行字:

“西尧重工,乡镇企业的标杆。

管理规范,技术先进,员工满意,社会效益显著。

唯一的担忧是发展速度过快,需要关注风险控制。

但瑕不掩瑜,值得大力支持。“

写完,他放下笔,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口气。

这次来之前,他对乡镇企业其实是有偏见的。

在他看来,乡镇企业大多是小打小闹,管理混乱,质量低劣。

但西尧重工,完全颠覆了他的印象。

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生产线,还有人性化的管理,更有一种难得的社会责任感。

尤其是郑昊,能把企业做到这个规模,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利润冲昏。

这样的年轻人,值得国家重点培养。

孙主任决定了。

明天看完财务数据,如果没有大问题,他会力荐西尧重工获得“省优秀乡镇企业“的称号。

不仅如此,他还要建议省里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这样的企业,就应该大力扶持,让它成为全省乡镇企业学习的榜样。

想到这里,孙主任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